別再付AI智商稅了!一個公司主管的殘酷實測:沒有這項能力,你就是下個被淘汰的人




近來關於AI將取代人類的言論甚囂塵上,許多人陷入焦慮。但根據我在高壓工作現場的實測,我想提出一個反直覺的觀點:單純訂閱AI,不僅無法提升效率,反而會加速淘汰那些不懂得「整合」的人。

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我第一線的觀察與結論。


延伸閱讀:


一場來自調度主管的AI大規模實測


這一切,源於我擔任市公車調度主管後的一場大規模實測。我原先計劃將AI深度導入日常工作,卻立刻發現自己陷入了幾個無效的循環:「反覆驗證提示詞」、「漫長的等待生成」、以及「為了新問題再構思新提示詞」。

我的調度工作分秒必爭, 如果完全依賴這種與AI來回溝通的模式,工作效率反而會大幅降低,甚至永遠做不完。

這樣的AI,真的能取代人類嗎? 答案不言而喻。這也證明,我們不該盲目聽信社群上那些過於樂觀的片面之詞。



AI篩掉的,是沒有產出價值的「舊工作模式」


我的公車調度工作,只是整個職場的一個縮影。它揭示了一個更殘酷的真相:AI真正淘汰的,從來就不是「不會用AI的人」,而是「無法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」。

當一名員工將大部分時間耗費在與AI的低效溝通、等待不確定的結果時,他不僅沒有創造價值,反而成了團隊的瓶頸。從營運者角度看,這種工作模式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幾乎沒有貢獻。

我的實測結論很直接:如果一個使用者缺乏自身領域的知識、不懂得整合既有技能、不具備斜槓跨領域的實務經驗, 只是盲目訂閱那些跑分數字很漂亮的AI工具,那麼他不僅無法提升自己,反而會成為企業優先淘汰的對象。

畢竟,AI對這些族群來說,就僅是一個時下最新流行話題、用來維持日常社交行為般的存在,而不是能直接使用在職場工作上、有效縮短工作時間的生產力工具。



在AI時代,你真正的護城河是什麼?



所以,與其焦慮被AI取代,不如問自己一個更現實的問題:「如果公司決定縮編,我該如何自保,成為那個不可或缺的人?」

1.盤點價值: 在我目前的工作中,最核心、最不可取代的價值究竟是什麼?(是溝通協調?是危機處理?還是策略規劃?)

2.打造治具: 我能否將AI打造成一個高效的「個人化治具」,讓它來自動化處理那些重複、耗時的低價值環節?

3.價值升級: 我該如何利用AI節省下來的時間與精力,去創造過去無法企及的更高價值?


當你開始認真思考並實踐這些問題時,你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「AI使用者」,而是一位主動的「價值創造者」。


這,才是你在AI時代下,最堅實的護城河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實測] Claude 3、Google Gemini Pro v1.0、ChatGPT-4 Turbo - 詐騙對話紀錄文本分析測試

「Ai推理」的標準定義是什麼?

集結當前四種Ai技術最強夢幻組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