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AI模型的「智慧」瓶頸:為何它仍無法參透職場的「觀落陰」式難題?

圖片
本文同步發表於: AI模型的「智慧」瓶頸:為何它仍無法參透職場的「觀落陰」式難題? - 巴哈姆特小屋 AI模型的「智慧」瓶頸:為何它仍無法參透職場的「觀落陰」式難題? - Mobile01 前言 當前的AI模型,如ChatGPT,在處理具體、有明確邊界的問題時表現卓越。然而,一旦面臨真實世界中那些高度抽象、脈絡模糊的挑戰,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選擇迴避使用AI。這並非出於偏見,而是源於一個根本性的限制:目前的AI,缺乏如人腦般針對問題進行「自主動態調整」的核心機制。當提問者自己都無法定義抽象問題的標準答案時,自然也難以下達精準的「提示詞」來引導模型。 職場的真實考驗:「觀落陰」式的需求解讀 職場流傳一句笑話:「出來工作,就是要自己學會如何觀落陰。」這句話戲謔地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現實:真實世界的需求與問題,往往是以極度抽象、不具體的形態出現。無論是客戶的一個模糊想法,還是主管的一句方向性指導,都仰賴執行者自行「意會」,從混沌中洞察出具體的問題核心與需求細節。 這種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,恰恰是驗證高階智慧的試金石。它不僅僅是文字接龍或訊息檢索,而是涵蓋了推理、決策與規劃的綜合能力——這正是當前AI模型最顯著的短板。 人類的不可替代性:信任的最後一哩路 試想一個常見情境:一位接案者面對長期合作的客戶,卻始終無法完全理解對方拋出的新需求。在這種高風險、高信任度的互動中,他會選擇求助於一個語言模型,還是尋求經驗豐富的人類同儕或導師?答案不言而喻。 多數專業人士,儘管口頭上可能稱讚「某某模型很聰明」,但在攸關成敗的關鍵時刻,其言行舉止早已「背道而馳」。他們寧可相信人類顧問的分析、決策與推理能力,因為人類能夠理解弦外之音、共情對方處境,並從零散的資訊中拼湊出完整的策略藍圖。與一個只會進行「文字接龍」的模型進行雞同鴨講,不僅無益,更可能錯失良機。 結論:真正的「智慧」,是解決未知與模糊的能力 從職場的專案挑戰到複雜的人際關係,推理、決策與規劃的能力無處不在,它定義了我們應對日常挑戰的智慧。 當一個模型在面對抽象問題時,仍需要反過來要求使用者「再次確認」、「拆解問題」,這本質上是將認知負擔重新拋回給人類。這證明了它尚未達到多數人廣泛認同的「智慧」標準。 一個真正稱得上「聰明」或「睿智」的AI模型,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儲存庫或指令的執行者。它必須具備從抽象中提煉具體、在模糊中找到方向的能力。在此...

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:車輛調度實戰測試

圖片
實際的案例問題: 遇到司機剛好在鬧離職、突然面臨隔日其中一條路線,整天沒人跑車的情況下,我選擇直接使用Google Gemini 2 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,進行公車跨路線支援、調整既有班次的策略,一共22張截圖,結果後續被主管勸回來跑車,並通知不用調整了。(但我還是已經調整好了) 調整班次訴求: 除了必須合理維持每一班的尖峰、離峰發車時間、避免乘客久候多時外,同時還要預測評估每一位司機在發前一班的時間後,下一班的發車時間是否也能順利銜接上去準時發車? 一、本次的測試班表時間長這樣,兩條完全不同的發車路線: 循環線 23路線 二、以下為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的車輛調度過程: (不想看漫長的推理、決策、規劃的過程,可以直接往下拉到底,就能直接看到結果。) 三、驗證推理、決策、規劃成果: 來看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的推理、決策、規劃結果: 原始的循環線班次 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調整的版本1 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調整的版本2 最後,我也使用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重現我主管的調度思維流程: 四、那麼,經過Google Gemini 2.5 Flash + Gem管理工具組合下,所調整後的班次時間又會跑去哪裡呢?當然就是出現在,由各位自行在手機應用商店中,下載安裝所謂的任何一款公車動態App上,因為APP動態推播的到站時間,都是直接使用同一個api與資料庫來源。 效果影片: